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”重点专项“超临界co?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”项目近日通过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。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了首座超临界co?太阳能光热发电机组。
“我们系统性突破了太阳能高温颗粒吸热、200千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等核心装备设计制造、光热功转换基础理论,系统集成设计方法,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运行,将有效推动我国‘低成本-高效率-高灵活’光热技术的发展,为我国大比例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支撑。”项目负责人王志峰研究员说。
位于北京延庆的超临界co?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基地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供图
“十一五”以来,我国经过几代技术的创先示范,推动了我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发展,但是光热发电的成本下降仍不及预期。近年来,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低成本、高效率和高灵活性技术,受到全球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,但是高温粒子吸热器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等核心装备,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研究探索阶段,缺乏成熟的借鉴和参考。
王志峰介绍,5年来,在北京市科委和科技部支持下,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牵头联合17家参与单位不断攻关,最终建立了基于超临界co?工质的“光-热-电”实证系统,并实现运行。王志峰说,由于全球没有先例,项目面临重大的基础理论、核心技术、装备制造、系统集成与工程建设及调试等多重挑战。项目组采取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,以工程设计为核心的创新科研模式,将科学技术原始创新与工程示范有机联系为一体,“边研究,边设计,边制造,边安装,边调试”。
记者了解到,超临界co?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位于北京延庆,由太阳能定日镜场、粒子吸热器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等多个部分组成,采用定日镜聚光,塔高118米。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会上,专家组评价项目高质量实现了项目目标,并建议推广实施。